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内风证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的文献研究
引用本文:任立松,于莉,张会永等.内风证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的文献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04):1434-1441.DOI:10.11842/wst.20220227004
作者姓名:任立松  于莉  张会永  李威莹  杜佳蓉  白燕来  刘竞男  杨关林
作者单位:1.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 110032;3.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沈阳 11084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81503468)
摘    要:目的分析内风证诊断标准的证候组成、诊断模式及判定形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PubMed数据库1915—2021年内风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归纳相关信息。结果共检索出3157篇文献,纳入510篇。纳入文献中筛选出诊断标准68项,分别是《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内风证候类型11种分别为阴虚风动证、肝风内动证、肝阳化风证、血瘀风动证、痰热动风证、血虚生风证、血热生风证、毒热动风证、外风引动内风证、热极生风证、风热动风证。证候组成共77个,频次前10位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脉象多弦、肢体抽搐、肢体颤动、肢体麻木、肢体强直、肢体蠕动、头部颤摇、耳鸣、肢体拘急。现行的诊断标准包含传统辨证、证候要素、病证结合3种诊断模式,叙述法、赋分法2种判定方式。结论内风证诊断标准众多,相关疾病及证型繁多复杂,在临床应用上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有形成共识的趋势,判定形式也以叙述法为主。

关 键 词:内风  肝风  肝风内动  诊断标准  诊断模式  病证结合
收稿时间:2022-02-27
修稿时间:2022-06-05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