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1H-NMR和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针与灸不同刺激方法对大鼠结肠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引用本文:曹思慧,陈琳,何灏龙等.基于1H-NMR和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针与灸不同刺激方法对大鼠结肠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3,39(09):1620-1633.DOI:10.3969/j.issn.1000-4718.2023.09.011
作者姓名:曹思慧  陈琳  何灏龙  李祖强  刘琼  刘密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4438);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1A0235);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C202202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3JJ30457);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q2208183)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健康SD大鼠结肠代谢物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将33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各11只。空白组大鼠仰卧固定在治疗台上,不予任何干预,连续7d;针刺组以不锈钢针灸针针刺大鼠双侧上巨虚穴和天枢穴,留针15min,连续干预7d;艾灸组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置于大鼠双侧上巨虚穴和天枢穴上方3~5cm处,使皮肤温度维持在(45±5)℃之间,每次15min,连续干预7d。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和粪便样品,运用质子核磁共振(protonnuclearmagneticresonance,1H-NM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代谢物,分析并筛选大鼠结肠组织差异代谢物;16S核糖体DNA(ribosomalDNA,rD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差异菌群。结果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针刺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代谢物组氨酸、缬氨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艾灸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代谢物胆碱和肌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与针刺组相比,艾灸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代谢物甲酸和乙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和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bundance-basedcoverageestimator,ACE)均显著上升(P<0.05);在菌群门和属水平上,针、灸干预后部分有益菌丰度上升,部分条件致病菌丰度下降。结论针刺与艾灸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健康SD大鼠结肠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存在差异性:针刺更擅长调节酸类代谢失衡所导致的胃肠道疾病,艾灸更适用于脂质代谢异常引发的代谢类疾病;针刺与艾灸对肠内微生态环境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刺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缓解胃肠道疾病。

收稿时间:2023-06-29
修稿时间:2023-08-0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