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邱水强,张建明,葛 新,罗振东,陈 强,陆伟成,郭延皖,殷殿毅.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4):299-303.
作者姓名:邱水强  张建明  葛 新  罗振东  陈 强  陆伟成  郭延皖  殷殿毅
作者单位:;1.上海市江湾医院骨科
摘    要: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维持骨折复位的应用。方法]2008年7月2012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终临床资料完整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382012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终临床资料完整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3889岁,平均69岁,随访时间1289岁,平均69岁,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每次摄X线片都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根据术后X线片视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有内侧支撑组(A组)23例、没有内侧支撑组(B组)18例。在术后1周内(T1)、术后3个月(T2)、术后1年(T3)摄X线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至术后3个月(T124个月,平均16个月,每次摄X线片都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根据术后X线片视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有内侧支撑组(A组)23例、没有内侧支撑组(B组)18例。在术后1周内(T1)、术后3个月(T2)、术后1年(T3)摄X线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至术后3个月(T1T2)、术后3个月T2)、术后3个月后1年(T2术后1年(T2T3)期间高度变化。在T2、T3时期用Neer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B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2,P<0.05)。在T1T3)期间高度变化。在T2、T3时期用Neer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B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2,P<0.05)。在T1T2期间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0.01);在T2T2期间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0.01);在T2T3期间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在T2时期、T3时期A组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值(分)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有内侧支撑者,能更好维持骨折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 键 词: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骨折内固定

Importance of medial support in locked plating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