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
| |
作者姓名: | 文霆(综述) 李康华(审校) |
| |
作者单位: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8 |
| |
摘 要: | 股骨为人体长管骨中最长、最大和强度最高的骨骼。股骨干骨折系指小转子下方以下致髁上部以上骨干段的骨折。股骨干骨折是常见的严重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6%,其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夹板外固定、牵引、外固定器、手术等,各有利弊。骨折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围绕三大基本原则进行: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早期以牵引或石膏固定完成骨折的近似复位和绝对制动,称为传统时期(the conservative pedod):中期以20世纪60年代AO学派为代表,本着骨折治疗四大原则,即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固定、骨折直接愈合(rigidfixation)的力学和手术时期(the mechanical and operative period);近期,以微创技术(minimal invasive procedure,MIP)为代表,本着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及骨血运保护、固定可靠而无须加压、不强调直接愈合的生物接骨技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观念的生物学和力学时期(the bi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eriod)。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也符合这种趋势。股骨干骨折一般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后由于位置深,周围肌肉收缩可产生强大的应力,骨折一般不稳定,非手术治疗难以复位及固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固定器械、材料及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守治疗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如分离、成角、侧方移位、畸形愈合率高、膝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下肢肿胀等.以及住院时间长,功能锻炼晚,长期卧床并发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同时多发性创伤时手术后便于护理,因此对股骨干骨折进行内固定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
|
关 键 词: |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治疗 |
文章编号: | 1812-7851(2005)01-0076-10 |
收稿时间: | 2005-01-20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