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温胆汤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引用本文:吴琼,崔霞,陈自佳,王素梅.温胆汤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6):29-30.
作者姓名:吴琼  崔霞  陈自佳  王素梅
作者单位: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摘    要:温胆汤为历史名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疗效.据考证温胆汤出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之《集验方》,后为《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引用,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由"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三两、枳实二两炙、甘草一两炙"组成,指出其病机是"胆寒固也",寒者温之,故重用生姜、陈皮.宋代陈无择《三因方》进一步扩大了温胆汤的适应范围,言其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眩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其组成为《千金要方》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由四两减为五片;指出其病机是"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痰涎"与"气郁"变生诸证都可以运用温胆汤,至此后世之同名方剂多是在《三因方》温胆汤基础上灵活加减变化,最终形成了温胆类方1].

关 键 词:温胆汤  儿科  运用  温胆汤  儿科临床  类方  变化  加减  方剂  运用  气郁  大枣  茯苓  千金要方  卧不安  饮食  浮肿  四肢  自汗  心胆虚怯  主治  适应范围  三因方
收稿时间:2007-09-25
修稿时间:2007年9月2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