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影像学及电生理和临床特征比较
引用本文:梁临平,王蕾,郭洪志,柳文清.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影像学及电生理和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7):248-250.
作者姓名:梁临平  王蕾  郭洪志  柳文清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12 [2]济南铁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01 [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12
摘    要:背景:脑白质疏松症是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变化,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早期评估普遍重视不足,对其电生理系统的改变认识更少。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和诱发电位改变,并与健康人做差异比较。设计:以患和健康体检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对照。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铁路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5-08/2000-0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脑血管病患,其中包括11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男79例,女35例。4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男28例,女13例。随机选择来本院门诊查体的正常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11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4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和CT检查进行分析,对其中7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35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行颅脑MRI检查;选择43例伴有高血压的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3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既往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脑卒中等危险因素情况。②主要临床特征及头颅CT或MRI表现。③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1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4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5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危险因素多样化,仅以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欠平稳为主要特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均有神经局灶体征,均有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样发作为主要特征。②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CT显示脑白质异常1型占70.2%(80/114),MRI显示脑白质异常1型占72%(53/74),2型占27%(20/74)。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CT显示脑白质异常2型占27%(11/41),3型占73%(30/41).MRI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占54%(19/35),4型占46%(16/35),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③单纯白质疏松组患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84%(36/43),其中轻度异常占60%(26/43),中度异常占23%(10/4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63%(27/43),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4%,(23/4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患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97%(29/30),其中轻度异常占7%(2/30),中度异常占47%(14/30),重度异常占43%(13/3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87%(26/30),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83%,(25/30)。结论: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诊断主要以影像学描述1型脑白质异常为依据,有明显的脑电生理功能异常。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脑卒中样发作为主要特征,CT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MRI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或4型为影像学诊断依据,脑电生理表现亦存在明显异常,其中尤以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显。

关 键 词:白质软化病,脑室周围  脑动脉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憋盛墼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诱发电位,视觉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