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移动与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线性相关分析
引用本文:周志捷,陈昱,林怡君,孙仪庭,王天鸽,毛丽霞,刘加强.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移动与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线性相关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1):63-69.
作者姓名:周志捷  陈昱  林怡君  孙仪庭  王天鸽  毛丽霞  刘加强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计划(201740035)。
摘    要: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3.8±6.3)岁,平均矫治时间1.9年],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纠正磨牙关系,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头影测量指标30个,包括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软硬组织颏前点及颏顶点的矢状向及垂直向距离、鼻唇角及颏唇角等。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析影响上下唇、鼻唇角、颏唇角等面部软组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30个头影测量指标中18个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距离(63.87±7.14)mm]、上唇突点矢状向距离(77.73±7.60)mm]显著减小(P<0.05)。14对头影测量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上唇突点矢状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变化量强正相关(r=0.649,P<0.01),上唇突点垂直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垂直向变化量中度正相关(r=0.544,P<0.01),软组织颏顶点矢状向变化量与Y轴角变化量中度负相关(r=0.537,P<0.0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唇突点内收量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平面角增大量以及上中切牙角增大量均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相关性最大(Beta=0.79);上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上中切牙角减小量、上颌第一磨牙面中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量以及平面角增大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及平面角增大量的相关性最大(Beta均为0.59);下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下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性更大(Beta=0.36)。结论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后鼻唇颏关系得到一定改善,切牙的矢状向变化对唇突度的影响最大,且下唇矢状向与垂直向移动与上中切牙的位置关系更密切,牙齿移动对颏部的影响有限。

关 键 词:错[牙合]  安氏Ⅱ类  牙移动  软组织侧貌  相关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