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
| |
引用本文: | 胡莹媛.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9(4): 193-196 |
| |
作者姓名: | 胡莹媛 |
| |
作者单位: | 100077,北京市,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 |
| |
摘 要: |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简称脑瘫 ,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0— 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目前 ,全国有 31万例脑瘫患儿 ,并且每年新增 4 .6万例。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1] 。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因此 ,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 ,即争取在出生后 6— 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 ,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 ,抑制异常反射…
|
关 键 词: | 脑性瘫痪 康复 治疗 小儿 CP 危险因素 共济失调型 手足徐动型 |
文章编号: | 1006-9771(2003)04-0193-04 |
修稿时间: | 2003-03-12 |
Rehabilitation of cerebral palsy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