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孙莉静 |
| |
作者单位: |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 上海200433 |
| |
摘 要: | 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 ,用于描述发生肾功能衰竭时所并发的骨质代谢紊乱。骨质中矿物代谢的异常在肾功能衰竭早期就可发生 ,随肾衰的进展而加重。石义霞等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6 0例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发现即使肾功能正常者 ,也存在骨代谢的异常 ,主要表现为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增强[1] 。约5 0 %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5 0 %时即已出现骨组织学的异常。骨活检是唯一能评价骨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然而常规组织学方法几乎不能在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 ,近年来原位分子技术的发展 (如原位杂交技…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