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的方药组成考证
作者姓名:佟海英  乌吉斯古冷  包伍叶  白亮凤  胡日乐巴根  李婧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北京 100029;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通辽 028007;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呼和浩特 010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202998):基于cAMP-CREB-BDNF信号通路的蒙医“镇赫依法”促进抑郁症海马神经元再生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负责人:佟海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7122202):槟榔十三味丸调节HPA轴激素分泌及负反馈功能的抗抑郁机理研究,负责人:佟海英。
摘    要:槟榔十三味丸源于19世纪著作《蒙医金匮》,在该书中名为高尤-13,首载槟榔十三味丸方名者为1977年版《吉林省药品标准》。本方曾用名为泰德乎然古鲁格其乃然塔、色么吉德吉德等,《通瓦嘠吉德》虽载色么吉德吉德,但为同名异方,与今之用槟榔十三味丸无渊源关系。槟榔十三味丸在不同时期药物组成有13、14、15味不同,至少出现5个不同药物组成的高尤-13,方药演变集中在19—20世纪上半叶,自1971年以后方药组成和配比均无发生大的变化。其中,槟榔、广枣、木香、丁香、肉豆蔻、紫硇砂、干姜、荜拔、胡椒、沉香等10味药物是固定不变的,单味药物配比变化较大的属制草乌,其次有木香、丁香、沉香。《吉林省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所载槟榔十三味丸虽未标注其来源,但根据方药组成及配比认为来源于《蒙医金匮》,《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注其来源于《蒙医金匮》。3部标准与《蒙医金匮》载高尤-13药物组成除野牦牛心外均一致,唯独制草乌配比有所不同,其余药物配比均相同。只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在附录中标注了与原方的区别,其余两部标准也应与原方异同进行标注为妥。

关 键 词:槟榔十三味丸 高尤-13 药味数 药量 考证
收稿时间:2014-02-16
修稿时间:2014-03-21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