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丸不同配比组方降糖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
| |
作者姓名: | 袁琳 李慧姣 胡娜 汤鹏 林敏 钟霄毓 陆雄 |
| |
作者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技实验中心 细胞生物与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上海 201203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1540049);上海市市属博士学科点建设基金项目(B201504);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委预算内项目(2014YSN21)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交泰丸中黄连、肉桂不同配伍比例(10∶1,10∶3,10∶6)对db/db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2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黄连-肉桂10∶1组,10∶3组,10∶6组(相当于生药8.4,10,12.3 g·kg-1),阳性药物组(二甲双胍,0.25 g·kg-1),模型组,同月龄db/m小鼠作为正常。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以二甲双胍混悬液灌胃,不同配伍比例交泰丸以相应中药水煎剂灌胃,每天1次。5周后,观察小鼠饮水量、进食量、体重的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并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胰岛β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肝脏、腹部脂肪与肌肉组织中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表达,以及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增加(P0.01),FBG显著升高(P0.01),糖耐量与胰岛素耐量各时间点血糖显著升高(P0.01),胰岛β细胞数量及细胞内分泌颗粒数量减少,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p-AMPK表达降低(P0.05),脂肪和肌肉组织中GLUT4表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3个不同配比组FBG均明显降低(P0.05),IPGTT和IPITT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数量和分泌颗粒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其中以黄连-肉桂10∶1组方的作用最为明显;交泰丸10∶1组能明显增加肝脏、脂肪和肌肉中的p-AMPK水平(P0.05),增加脂肪和肌肉组织中GLUT4的表达(P0.01,P0.05)。结论:黄连-肉桂10∶1,10∶3,10∶6不同配比的交泰丸对db/db小鼠均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但以10∶1比例效果最好,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MPK,增加GLUT4的表达有关。
|
关 键 词: | 交泰丸 2型糖尿病 db/db小鼠 AMP依赖蛋白激酶 葡萄糖转运蛋白4 |
收稿时间: | 2016-12-1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