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低血糖脑损害机制的研究
作者姓名:王喜云 赵玉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23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1032)
摘    要:
<正>一、对低血糖的认识Manfred Sakel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在英国的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低血糖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作用。当时,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及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低血糖昏迷时间如果超过30min,将会由可逆性昏迷转为不可逆性昏迷。随着人们对低血糖脑损害认识的加深,胰岛素诱导低血糖治疗药物成瘾和精神分裂症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疗法已被完全废止。在胰岛素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以后,人们对低血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临床上低血糖主要发生于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有少数病例是发生于胰岛素瘤或肝衰竭,正常人长期饥饿以后也能发生轻度低血糖[1]。根据低血糖的程度,可有

关 键 词:脑损害机制  低血糖  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神分裂症  昏迷时间  药物成瘾  不可逆性  精神疾病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