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多维结构描述符的中药“性-构”关系研究
引用本文:付先军,王振国,李学博.基于多维结构描述符的中药“性-构”关系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4):549-555.
作者姓名:付先军  王振国  李学博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实验室/中医文献研究所/信息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实验室/中医文献研究所/信息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6,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实验室/中医文献研究所/信息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473369):基于“性-构”关系的中药成分寒热药性评价,负责人:付先军;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7CB512601):基于四性的中药性-效-物质关系研究,负责人:王振国
摘    要:目的:为了解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物质基础层面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筛选《中国药典》第一部明确有主要有效成分记载的植物类中药共计334种,中药主要成分280种,计算每种成分的分子描述符(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及半经验量化计算分子描述符),通过广义规则归纳算法(Generalized Rule Induction,GRI)筛选强相关的分子描述符。结果: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性较强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描述符多与分子的能量状态有关系,分子能量状态越高,与中药热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分子能量越低,与中药寒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平性中药不明显。除分子能量状态外,中药药性还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碳、氢、氧原子数,氢键供体数目等分子结构描述符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结论:中药药性确实与中药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分子描述符是三维分子描述符中的分子能量,提示中药药性作用可能与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能量状态以及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而产生的综合效应有关。

关 键 词:中药寒热药性  结构描述符  关联规则  “性-构”关系
收稿时间:2017/3/14 0:00:00
修稿时间:2017/3/2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