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谭学君 杨践 朱延波 许海敏 钱晨蔚 |
| |
作者单位: | 1.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病理科,东莞,523005 2. 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25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GIST多发于胃,发病中位年龄56.3岁,临床常见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器械检查病变检出率最高为CT和胃肠血管造影。光镜下病理形态相似,为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胃肠两部位: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CD34、Vimentin阳性率各自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平滑肌细胞分化型、神经源性分化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的型别构成比较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各个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随访26例1~4年,术后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GIST据临床症状和器械检查无法确诊,确诊需病理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和(或)电镜形态相结合。免疫组化表型特征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肿瘤核分裂数多少、有否转移是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
|
关 键 词: |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免疫组化染色 |
修稿时间: | 2001-12-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