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加味通窍活血汤对瘀血阻络证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后循环血流量和管壁剪切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中医证型符合瘀血阻络并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VBD的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安慰剂,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加味通窍活血汤,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眩晕症状的缓解程度、眩晕症状量表(VSS)和活动平衡信心(ABC)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量(M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管壁剪切力(WSS)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VS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眩晕症状分级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症状分级和VSS评分明显下降,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症状分级和VSS评分明显下降,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m,MFV和WSS明显升高,RI明显下降(P<0.05),而Vs,Vd和P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Vm,MFV和WSS明显升高,RI明显下降(P<0.05),P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Vm,MFV和WSS明显升高(P<0.05),PI和R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基底动脉血流参数也发现与双侧椎动脉类似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VBD患者头晕或眩晕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