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湿入肾络”的理论探讨
引用本文:呼永河,钟梁,李静,孙薏,匡红,田卫卫,李硕,周龙甫,钟国成,刘爱琴,沈涛,谢春光,高永翔,黄秀深,由凤鸣,张丰华.“湿入肾络”的理论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8):915-916.
作者姓名:呼永河  钟梁  李静  孙薏  匡红  田卫卫  李硕  周龙甫  钟国成  刘爱琴  沈涛  谢春光  高永翔  黄秀深  由凤鸣  张丰华
作者单位:1. 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610083
2. 解放军452医院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研“十二五”第一批计划课题重点项目(BWS11J067)
摘    要:近年来,对湿病及络病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湿人肾络”的角度探讨肾脏络病病理机制和治法用药,希望能拓宽湿病及络病的研究范围,为防治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手段,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络脉的功能及传变人体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五官九窍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协调统一。经络网状结构的特点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系统极其相似,现代医学认为微循环是由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连接于动、静脉之间,微循环本身没有一定的走行规律,像网络一样,纵横交错,遍布全身J。

关 键 词:湿邪  肾络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