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脑内注射人胚鞘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缺失的影响
引用本文:韩玉河,吕然博,张万宏,张建平.脑内注射人胚鞘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缺失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229-231,i004.
作者姓名:韩玉河  吕然博  张万宏  张建平
作者单位:开封铁路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省开封市475003
摘    要:背景:中枢神经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中枢神经内的微环境(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不利于轴突的再生。为了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改善损伤区再生微环境很重要。其中嗅鞘细胞是近年来最为吸引人注目的一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有力工具。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在大鼠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是否能在颅脑损伤后减少神经功能上的缺失。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材料:实验在2003—04/08在开封铁路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Spraque-Dawley大鼠10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50g,随机分为正常组,脑损伤组,生理盐水组,嗅鞘细胞组。每组25只。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干预:制备颅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在受伤后立即将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脑组织中,1,4d,1,2,4周对大鼠进行神经损伤评分,将大鼠处死观察嗅鞘细胞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嗅鞘细胞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术后2,4周时,嗅鞘细胞组NSS评分与脑损伤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通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切片中的形态结构或GFAP和p^75免疫化学,可见嗅鞘细胞在移植部位存活并迁移到周围邻近组织。统计不同时问段的5个6nm厚的冠状位组织切片中的p^75阳性细胞总量,发现嗅鞘细胞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少。结论:颅脑创伤后立即移植嗅鞘细胞到创伤的脑组织,嗅鞘细胞可在移植部位存活并迁移到周围邻近组织,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嗅鞘细胞能显著的降低颅脑创伤后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关 键 词:脑损伤  嗅神经  细胞,培养的  移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