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峰度成像模型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对比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周卫平 陈宏伟 昝星有 刘学玲 冯银波 郭榆江 方向明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江苏 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1629)、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2014-WSW-062)。 |
| |
摘 要: | 目的 对比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乳腺肿块患者于术前行MR检查,包括常规平扫、传统DWI、DK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通过传统DWI单指数模型获得病灶的ADC值,通过DKI模型获得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间ADC、MK、MD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MK和MD值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比较MK、MD、MK联合M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DC值的AUC间的差异。结果 78例共8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9个,恶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的ADC和MD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均<0.001),MK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01)。良性及恶性病灶的MD值均高于其ADC值(P均<0.001)。以ADC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89.66%、87.36%;MK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96.55%、88.51%;MD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76%、93.10%、89.66%。MK值的AUC及MK联合MD值的AUC均为0.94(P<0.05),且均高于ADC值的AUC(χ2=5.90,P=0.02),而MD与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结论 相对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DKI模型更有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
关 键 词: | 扩散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
收稿时间: | 2016-07-28 |
修稿时间: | 2016-10-13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