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22例临床疗效分析 |
| |
作者姓名: | 余世成 冯俊 孙召金 黄海涛 |
| |
作者单位: | 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六安,237000;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六安,237000;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六安,237000;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六安,237000 |
| |
摘 要: |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2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RT的临床资料:CRT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脑钠肽(BNP)]、心电图(HR,QRS波宽度)、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二尖瓣返流(MR),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检验指标(Cr,K+,Na+)的数据,对上述指标的术前基线值及术后3个月随访值行配对t检验。对病人CRT术前及术后3个月MR评分与LVEDD、LVEF、PASP、LA、6 min步行距离、QRS波宽度的变化趋势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1)术前基线值及术后3个月随访值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YHA心功能分级,t=7.172,P<0.001;6 min步行距离,t=-22.448,P<0.001;BNP,t=3.819,P=0.001);治疗前后QRS波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0,P<0.001);治疗前后大部分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DD,t=8.219,P<0.001;LVESD,t=7.611,P<0.001;LA,t=4.780,P<0.001;MR,t=6.394,P<0.001;LVEF,t=-6.759,P<0.001);两组HR、PASP、Cr、K+、N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RT术后MR的改善与LVEDD的减小(r=0.496,P=0.019)和LVEF的增加(r=-0.486,P=0.022)呈中等程度相关;与QRS波宽度缩短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21,P=0.927)。(3)所有病人CRT反应率达81.81%(18/22),超反应率达36.36%(8/22)。 结论 CRT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更为严格的适应证把握,可以提高CRT反应率;CRT术后,MR的改善与LVEDD的减小和LVEF的增加相关,与QRS波宽度的缩短无相关性。
|
关 键 词: |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 心力衰竭 心肌病 扩张型 二尖瓣闭锁不全 束支传导阻滞 每搏输出量 利钠肽 脑 |
收稿时间: | 2018-01-12 |
修稿时间: | 2019-01-3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医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