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何婷 杨硕 莫倩 |
| |
作者单位: | 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贵阳 550001,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贵阳 550001,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贵阳 550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81660822):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在针刺调节膀胱尿道功能中的作用机制,负责人:莫倩;贵州省科学技术厅2017年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单位:;计划类型:基础研究计划(黔科合基础[2017]1008):电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外周传入神经作用机制研究,负责人:莫倩;贵阳中医学院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贵中医大创合字(2017)34号):针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大鼠的膀胱功能的影响,负责人:何卓凡。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 >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
关 键 词: | 针刺 不同腧穴 急性尿潴留 大鼠 膀胱功能 |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