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磁共振波谱成像诊断兔血吸虫肝纤维化 |
| |
作者姓名: | 王国光 孟令平 胡明秀 洪玉萍 官兵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放射科,上海,20159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病理科,上海,201599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JSKJ-KTQN-2017-06)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1.5T^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兔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部尾蚴贴片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对实验动物行MR常规扫描及1H-MRS成像。按组织病理学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分为对照组(S0期),轻度肝纤维化期(S1期),中度肝纤维化期(S2期),重度肝纤维化(S3期)及早期肝硬化期(S4期)。通过后处理工作站重建1H-MRS图像,测量各化合物波峰峰值和波峰下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20只大白兔(实验组15只;对照组5只)成功获取1H-MRS图像,成功率20/24。随着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进展,实验组水峰(H2O)峰值及水峰下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胆碱峰(Cho)血吸虫肝纤维化中后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水峰(H2O)峰值、水峰下面积、胆碱峰(Cho)、脂质峰(LIP)与血吸虫肝纤维化分期存在轻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5(P<0.05),r=-0492(P<0.05),r=0.528(P<0.05),r=-0.466(P<0.05);脂质(LIP)峰下面积与血吸虫肝纤维化分期呈轻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15(P<0.05)。结论:1H-磁共振波谱功能成像技术(^1H-MRS)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关 键 词: |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磁共振波谱成像 动物实验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放射学实践》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