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建华 屈杰 周楠 徐翠香 刘屹 罗世书 |
| |
作者单位: | 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陕西 西安 710068;延安大学医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感染与免疫疾病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68;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5 |
| |
基金项目: | 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21KJXX-2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ZDLSF01-07);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医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7B202010) |
| |
摘 要: | 目的 分析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2016—2020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研究院的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报告,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转归和ADR累及系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60例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引起ADR最多的药品是伊布替尼。在临床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59.5%。1例“新的”ADR表现为全身皮肤变黑,其是否与该类药物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等密切关联,并且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用药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从而优化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关 键 词: |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伊布替尼|安罗替尼|吉非替尼|阿帕替尼 |
收稿时间: | 2021-11-03 |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药物与临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药物与临床》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