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外周镇痛的机制及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胡云波.外周镇痛的机制及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53-255.
作者姓名:胡云波
作者单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650031
摘    要:外周感觉神经末梢存在阿片受体,炎症能使其密度和活性增加,但临床局部应用阿片类药物尚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如何能使阿片类药物局部应用达到临床镇痛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阿片类药物和阿片肽代谢酶抑制剂也仅限于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尚未进行。免疫细胞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外周炎症疼痛控制中有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免疫抑制的状态如癌症、糖尿病、AIDS疼痛的解释以及炎症性疾病治疗策略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Mrg是一类新近发现的、位于外周神经组织的阿片受体。NMDA(N-甲酰-D天门冬氮酸)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广泛存在于外周躯体或内脏的痛觉传导通路上,外周NMDA受体的活化或表达的改变与疼痛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总之,阿片类药物的外周镇痛作用,可避免全身阿片类药物应用产生的呼吸抑制、成瘾、耐受等中枢副作用,又为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阿片类物质  阿片受体  镇痛  免疫系统  Mrg受体  NMDA受体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