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困境突破
引用本文:方姣,孙莹,陶芳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困境突破[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9):1281.
作者姓名:方姣  孙莹  陶芳标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和文化以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传染病和躯体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相对在下降,但心理适应不良所引发的心理疾病却逐渐增多1]. 心理卫生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控制、体验等)、自我与外在环境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2].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质形成以及体质健康有重要影响3]. 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不平衡的生理和心理成熟进程中极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刺激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已经开展了30余年,经历了从问题矫正向心理发展导向的过渡和转变,功能定位逐渐具备全面性、科学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与坎坷. 本文旨探讨我国学校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精神卫生    学生保健服务    卫生保健提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学校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学校卫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