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不同中医体质人体红外热像等的即刻效应 |
| |
作者姓名: | 张秋芳 赵燕平 朱伟玲 葛姝 |
| |
作者单位: | 1.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光子中医学实验室,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1063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实验室 2. 广州石化院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项目,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人体红外热像、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的特点及其在艾灸后即刻效应,探讨艾灸调理体质的机制。方法:将45名在校大学生按体质分为4组,并对所有受试者的的双侧劳宫穴、神阙穴、双侧足三里及双侧涌泉穴依次进行艾灸,同时记录艾灸前后及过程中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并采集其中41人艾灸前、后的红外热像。结果:艾灸前,阳虚质眼部和大腿正面的红外热像数据有小于平和质的倾向,阴虚质有大于平和质的倾向;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种偏颇质的神阙区域红外热像数据和心率都小于平和质;阳虚质的皮肤电导、阴虚质的血氧饱和度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的血氧饱和度、阴虚质的皮肤电导均高于平和质,阴阳两虚质的皮肤电导及血氧饱和度都有低于平和质的趋向,但各体质之间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后,各体质受试者的某些部位的红外热像数据、皮肤电导、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与艾灸前比较,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不同体质脏腑阴阳气血和功能代谢活动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艾灸对体质的调理作用,跟其调节机体的温度、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等有关。
|
关 键 词: | 艾灸 中医体质 红外热像 皮肤电导 血氧饱和度 |
收稿时间: | 2011-10-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中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中医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