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白蒺藜治肝郁阳萎
作者姓名:孟景春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摘    要: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萎,始见《慎斋遗书·阳萎门》。其曰:“阳萎,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通之;再用白蒺藜炒,去刺成末,水法丸,服。以其通阳也。”并附有验案。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症,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按:阳萎的原因颇多,非仅肾阳虚、命门火衰一端,故治疗阳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