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对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顾磊  戴红卫  周雯雯  周建萍
作者单位:1. 重庆市消防总队医院口腔科;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8jcyjAX0220);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对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SD大鼠,建立移动性牙根吸收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只。实验组大鼠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颊侧黏膜转折处,注射200μL含100μg(蛋白含量)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的磷酸缓冲盐溶液,对照组大鼠则在相同位置注射200μL磷酸缓冲盐溶液。两组均每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注射前及注射5次后,采用micro-CT活体成像仪测量大鼠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和骨小梁相关结构参数[包括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比值、骨小梁厚度(Tb.Th)]。处死大鼠后,取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唾液酸蛋白(BSP)、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注射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后,实验组大鼠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小于注射前水平及对照组,BV/TV比值、Tb.Th高于注射前水平及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BMP-2、BS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

关 键 词:移动性牙根吸收  修复  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  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  骨小梁结构参数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唾液酸蛋白  大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