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炮制历史沿革 |
| |
作者姓名: | 张振东 杨又华 |
| |
作者单位: | 山西省药材公司,山西省药材公司 太原 030012,太原 030012 |
| |
摘 要: |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但其毒性很大,使用不慎极易引起中毒,所以自古至今大者经炮制后入药。在我国医药宝库中记载着丰富的附子炮炙方法,为研究附子加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文献记载的附子炮制历史演变总结如下。一、附子炮制历史沿革早在汉代,张仲景著《金匮玉函经》载“……皆破解,不(口父)咀,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故曰中白”。这是有关附于炮炙的最早文字记载。唐代增加了“搪灰炮”、“蜜炙”、
|
关 键 词: | 附子 炮制 历史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