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药物防治进展
引用本文:李悦.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药物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614-616.
作者姓名:李悦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自身进展性疾病,即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1995年,Wijffels等首次提出心房电重构概念,即随AF持续时间延长,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性降低、不应期离散度增大和传导速度减慢。心房电重构在促进AF发作和持续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导致AF复律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能够防止AF心房电重构的有效药物是目前AF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许多研究观察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自主神经阻滞剂、ATP敏感钾通道(KATP)抑制剂和Na^+-H^+交换抑制剂等药物对AF心房电重构的防治作用。

关 键 词:心房电重构  有效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房颤动  Na^+-H^+交换抑制剂  防治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心房肌电生理特性  ATP敏感钾通道  心房有效不应期
文章编号:1005-2194(2006)08-0614-03
收稿时间:2006-01-1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