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期的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徐芸,李建生,汪群炭,李继昌.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期的意义[J]. 中华消化杂志, 2008, 28(1) |
| |
作者姓名: | 徐芸 李建生 汪群炭 李继昌 |
| |
作者单位: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450052 |
| |
摘 要: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 观察不同时段(1995-1998年13例、1999-2002年11例、2003-2007年66例)确诊的90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其生化指标,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近年来PBC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2003年以后共发现症状发生前期患者2例和无症状期患者19例.无症状期患者中4例有门静脉高压、7例有肝脾肿大的辅助检查证据.临床期和失代偿期患者瘙痒、黄瘤、骨病和夜盲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乏力、黄疸、门静脉高压、腹水和并发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时段患者的碱性磷酸酶和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症状发生前期[(36.75±1.77)μmol/L]、无症状期[(303.71±82.15)μmol/L]和症状期[(513.68±289.85)μmo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症状期和症状期的组织学改变可表现为病理学分期中的任何一期.熊去氧胆酸无症状期治疗可使生化指标获明显改善,症状期治疗所获生化指标和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失代偿期.结论 强调PBC临床分期可促进临床PBC的早期诊断,随之的早期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和预后. 酸酶和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症状发生前期[(36.75±1.77)μmol/L]、无症状期[(303.71±82.15)μmol/L]和症状期[(513.68±289.85)μmo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症状期和症状期的组织学改变可表现为病理学分期中的仕何一期.熊去氧胆酸无症状期治疗可使生化指标获明显改善,症状期治疗所获生化指标和症状改善程度优于 代偿期.结论 强调PBC临床分期可促进临床PBC的早期诊断,随之的早期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和预后. 酸酶和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症状发生前期[(36.75±1.77)μmol/L]、无症状期[(303.71±82.15)μmol/L]和症状期[(513.68±289.85)μmol/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关 键 词: | 肝硬化,胆汁性 肝脏/病理学 熊去氧胆酸 |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staging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
| |
Abstract: |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