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卢雪玲,蒋升,谢自敬,王宁.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学,2005,35(2):7-9.
作者姓名:卢雪玲  蒋升  谢自敬  王宁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830054
摘    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形成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教C反应蛋白(Ns-CRP)、纤维蛋白原(FIB),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IMT)分组,比较各组可能危险因素的状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男性88,女性79),其中25.75%单纯颈动脉IMT增厚,59.8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动脉硬化者14.38%,颈动脉IMT增厚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中HbAlc、LDL、TG、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动脉硬化组,TG(t=58.72,p=0.015)、LDL(t=141,p=0.031)、HbAlc(t=139,p=0.023)、Ns-CRP(t=90,p=0.048),而HDL的水平低于无硬化组(t=141,p=0.03);动脉粥样斑块组中LDL水平高于动脉IMT增厚组(t=122,p=0.025);FFA与危险因素行简单相关分析发现FFA与TC(F=0.237,p=0.003)、TG(F=0.232,p=0.03)有相关性。其余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比率很高,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血脂紊乱、炎症反应等各危险因素有关。

关 键 词:危险因素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型糖尿病患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IMT  多普勒超声测定  相关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斑块  血糖控制不良  内膜厚度  动脉中膜  动脉硬化  血清胆固醇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