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 |
| |
引用本文: | 俞学斌,金国良,孙新芳,吴承龙,王晓明,陈左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J]. 浙江创伤外科, 2006, 11(6): 483-485 |
| |
作者姓名: | 俞学斌 金国良 孙新芳 吴承龙 王晓明 陈左权 |
| |
作者单位: | 1. 312000,绍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2. 上海同济大学脑血管病中心 |
| |
基金项目: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 |
| |
摘 要: |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而又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一旦破裂出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而80%-85%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20世纪90年代,一种可脱性铂金弹簧圈装置(GDC)进入临床应用领域,随着栓塞材料的改进和栓塞技术的革新,运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动脉瘤预防再出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患.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建议将血管内栓塞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这些问题.明确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关 键 词: |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性 颅内动脉瘤破裂 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栓塞技术 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栓塞 |
收稿时间: | 2006-08-30 |
修稿时间: | 2006-08-30 |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