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白藜芦醇对腰神经根周围自体髓核移植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林 斌,何永志,汤 凯,黄其龙,郭志民.白藜芦醇对腰神经根周围自体髓核移植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和IL-1表达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4):364-369.
作者姓名:林 斌  何永志  汤 凯  黄其龙  郭志民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医院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医院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医院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
摘    要:【摘要】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腰神经根周围自体髓核移植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脂肪+生理盐水组(A组)、髓核+生理盐水组(B组)、髓核+地塞米松组(C组)、髓核+白藜芦醇组(D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行椎板切除开窗,暴露左侧的硬脊膜及L4、L5背侧神经根,其中B、C、D组制作腰神经根周围自体髓核组织移植动物模型,A组制作腰神经根周围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动物模型。术后第7天各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并取材,剩余大鼠D组给予腹腔注射白藜芦醇,C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A、B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连续5d,术后第14天取材。对两个时间点各组大鼠的L4、L5脊髓DRG行HE染色、TNF-α和IL-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计算阳性细胞数,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组无明显炎性反应,B、C、D组术后7d时DRG内细胞间组织增宽,呈明显充血和水肿,神经节细胞尼氏小体消失,空泡变性,核消失,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微血管扩张,部分髓鞘呈空泡样变;术后14d时B组炎性表现仍较明显,C组和D组相对B组神经根节内的病理变化较轻,尼氏小体略有减少,少量空泡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髓鞘变化也较轻。B、C、D组与A组相比,术后7d、14d时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和IL-1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14d时,C、D组与B组相比,TNF-α和IL-1表达显著降低(P<0.01),C组与D组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髓核自体移植至脊髓DRG周围可造成神经根局部炎症反应,白藜芦醇可以降低其背根神经节细胞TNF-α和IL-1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关 键 词:白藜芦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自体髓核  背根神经节
收稿时间:2012/5/30 0:00:00
修稿时间:2012/12/1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