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
引用本文:王建华,夏 虹,尹庆水,吴增晖,艾福志,马向阳,章 凯.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5):405-410.
作者姓名:王建华  夏 虹  尹庆水  吴增晖  艾福志  马向阳  章 凯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 510010 脊柱一科
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二五”计划(BWS11C06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0318084)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 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的寰枢椎脱位9例,合并颅底凹陷症的寰枢椎脱位7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对患者的寰枢椎实施层厚1 mm的薄层CT扫描判定枢椎椎动脉孔类型(Ⅰ型,松散低拐;Ⅱ型,紧密高拐;Ⅲ型,紧密低拐;Ⅳ型,松散高拐),并行CT血管造影,判断优势椎动脉及其他血管变异情况.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枢椎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置钉方式:①优势椎动脉侧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非优势侧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②Ⅱ型枢椎椎动脉孔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其他型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测量术前、术后寰齿间隙(ADI)及垂直寰枢椎指数(CMA)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28枚,枢椎椎体螺钉16枚.平均手术时间139±35min,平均出血量49±16ml.术后复查CT显示,28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中有1枚外倾角偏大,部分进入椎动脉孔,但无临床症状;16枚枢椎椎体钉均位于椎体内.置钉总优良率97.7%术后CT测量提示,ADI由术前7.9±4.4mm改善为2.1±1.7mm,CMA由术前129°±13°改善为158°±15°(P<0.05).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9.1±1.6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8±0.9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15.9±0.7分.结论:在实施TARPⅢ手术,术前采用寰枢椎薄层CT扫描结合椎动脉CT造影的方法进行评估有助于精确判断椎动脉变异的类型,根据变异类型选择个性化的置钉方法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关 键 词:椎动脉变异  椎动脉CT造影  经口咽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  Ⅲ代TARP钢板  个性化置钉
收稿时间:2012/8/11 0:00:00
修稿时间:2012/10/9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