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失神发作动物模型及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田季雨,黄远桂.失神发作动物模型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5):638-640.
作者姓名:田季雨  黄远桂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32
摘    要:失神发作(absence seizures)为多见于儿童期的非惊厥性发作.临床上大部分为学龄前期至青春期起病,且与遗传有关.既往称“小发作“,主要表现为短暂而频发的意识障碍.一般每次发作持续2~15s,不超过1min,每日发作数次~数十次不等,常突发突止.典型的脑电图表现为两侧同步对称的3Hz棘慢波发放(spike and wave discharges,SWDs).现分为儿童期失神发作和青少年期失神发作.前者起病年龄较早,多为6~7岁,因发作频繁(每日数次~数十次),又称密集性癫痫.后者起病年龄较晚,多为10~17岁,发作频率少于前者,呈散发而非每天发作,常伴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上棘慢波频率可达3.5~4Hz.失神发作动物模型对痫性发作的开始、扩散、扩散途径、以及参与发放的神经递质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从这几方面对近年来失神发作的几种常见动物模型予以回顾.……

文章编号:1003-2754(2006)05-0638-03
修稿时间:2005年12月6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