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身骨显像的技术分析
引用本文:李纬明,饶国辉,陈维安,吴克宁,李春亿,胡平.全身骨显像的技术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
作者姓名:李纬明  饶国辉  陈维安  吴克宁  李春亿  胡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    要:全身骨显像是一种安全、简便、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因其操作步骤较为简单,但许多技术因素可影响图像结果与判断,为提高图像的质量,提高全身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本文试探讨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的常见技术因素及其解决措施。1资料与方法对本科1996年至2006年完成的全身骨显像6530人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123例,女2407例;平均年龄54岁(3岁~89岁)。显像剂为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放化纯度>90%。静脉注入显像剂370Mbq~925Mbq,注射后0.5h饮水1000ml~15000ml,2h~3h后开始检查,检查前排尽尿液。仪器采用TOSHIBA GCA7200A/DI SPECT仪器,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512×1024。患者取平卧位,扫描从头到足或从足到头1次连续扫描,扫描速度为10cm/min~20cm/min。对病变部位或可疑病变部位加局部显像或断层显像。2结果与分析2.1检查时体位骨显像是一种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低的检查,因其解剖定位不精确,要正确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常需在全身骨显像的基础上加作局部骨显像或断层显像,其体位依可疑病变部位而定。如采取双肩抬高胸椎后位可以判断病灶来自...

关 键 词:全身骨显像  技术因素  方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