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Bricker术后TU-Pouch尿流复道(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引用本文:沈海山,李胜文,吴建臣,聂义鑫,郭辉,张卫东,李强.Bricker术后TU-Pouch尿流复道(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1):33-35,38.
作者姓名:沈海山  李胜文  吴建臣  聂义鑫  郭辉  张卫东  李强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基金项目:清华-周大福医学研究专项基金(编号202836019-04);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240000538)
摘    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尿流复道关键技术的设计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们对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施行回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以实现尿流复道,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准备、肿瘤预后的相关检查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判断。金属尿道探子支撑下分离尿道残端以备用。选取乙状结肠20cm纵行剖开形成肠袋,作为新膀胱的"U"部分。切除Bricker腹壁造瘘口,并以此段回肠形成半套叠状抗反流结构及新膀胱的"T"部分。"T"肠袋与"U"肠袋侧-侧吻合,共同形成"TU-Pouch"新膀胱。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350~400ml/次,日间排尿3~5次,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轻度尿失禁。逆行膀胱造影未见造影剂向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无积水。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复道手术是复杂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效的抗反流机制和良好的控尿功能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 键 词:全膀胱切除术  回肠膀胱术  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  尿流复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