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模式识别的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物质基础研究
引用本文:张传耀,周晴,王校,卜菲菲,王鹏.基于模式识别的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物质基础研究[J].药学学报,2023(2):429-438.
作者姓名:张传耀  周晴  王校  卜菲菲  王鹏
作者单位:1.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3.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362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08085MH202);;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课题(KJ2019A0464);
摘    要:基于模式识别算法对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并建立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数据库。采用物质成分三级分类体系,利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逻辑回归、特征选择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并建立识别模型。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一级、二级、三级分类水平上,寒热药性的物质成分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差异随物质分类层次而变化,各级分类下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2.30%、79.07%、91.51%,占比差异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级分类条件下,有效的关联规则较多。进一步分析得到27个核心类群及34个特异类群,特征选择结果得到15个决定性类群。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成功建立了寒热药性识别模型,总体准确度可达到89%。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差异明显,且互有交叉;双环二萜等27种物质为寒热药性的核心类群,其中, 15种物质为决定性类群;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往往由多种类别的物质成分交互作用而体现,单一类别的物质常不能用来表征寒热药性,多种物质类群的有机组合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

关 键 词:模式识别  唇形科  中药  寒热药性  物质基础  识别模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