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药物发展中的外消旋体和对映体
作者姓名:杜建红
摘    要:
1引言在19世纪60年代分子结构理论发展以前,对光学异构体物质的认识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早在酿造葡萄酒的沉积物中分离到两种几乎相同的物质,发现了这种异构现象。其主要产物为(+)一酒石酸,次要产物为没有光学活性的外消旋酒五酸。其后Pasteur推断(+)和(-)酒名酸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与其镜像不重叠有关,之后这类不对称对映形态通常改称为“手性”。1874年Van’tHoff和LeBel提出了异构体的立体化学理论。1894年,FisCher首次提出“锁钥理论”,认为分子一定的几何空间结构需适合于生物的立体选择作用,并提出了受体概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