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
| |
引用本文: | 马东平, 尹文强, 郑文贵, 张建华, 林振平, 钱东福, 张政, 李程跃, 尹爱田, 郝模. 京沪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6): 1012-1014. DOI: 10.11847/zgggws1123237 |
| |
作者姓名: | 马东平 尹文强 郑文贵 张建华 林振平 钱东福 张政 李程跃 尹爱田 郝模 |
| |
作者单位: | 1.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潍坊 261053;2.“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3.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4.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5.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6.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 — 2017 年,GWIV – 32);潍坊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701);“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研究方向项目(XT1407004);潍坊医学院公派教师国内访学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问题(166篇)、人员素质问题(312篇)、人员激励问题(115篇)文献,综合人员规模适宜程度、素质适宜程度、激励适宜程度等3个指标,计算妇女保健人力资源的适宜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从2000年的26.20 %升至2017年的39.00 %,上海则由25.60 %升至57.60 %。上海孕产妇死亡率与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京沪两地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逐年提高,上海妇女保健人力资源在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中影响更大,但妇女保健人员规模仍有待进一步优化;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规模适宜、能力胜任、激励有效”;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的可行性。
|
关 键 词: | 妇女保健 人力资源 适宜程度 北京 上海 |
收稿时间: | 2019-03-03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