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口腔黏膜白斑癌变机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引用本文:张文,冯延民.口腔黏膜白斑癌变机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1):64-65.
作者姓名:张文  冯延民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卫生学校,内蒙古137400;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41
摘    要: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rop lakia,OLK),是口腔黏膜的一种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明显的白斑病变.白斑病的定义近年来屡有修正,如1983年国际专题研讨会认为"白斑是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任何其他疾病:除烟草外,不伴有任何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因素".而1996年瑞典Uppsala国际口腔白色病损会议上研究的最新定义为"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不能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以白色损害为主的疾病,某些病理可转化为癌".

关 键 词:口腔黏膜白斑  发病机理  综述
文章编号:1007-4813(2004)01-0064-02
修稿时间:2003年10月15日

History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Research on canceration Mechanism of Oral Leukoplaki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