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温生新,方俊邦,李庆娟.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10):46-48.
作者姓名:温生新  方俊邦  李庆娟
作者单位:[1]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医,810000 [2]山东青岛黄岛区人民检察院,810000 [3]黄岛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技术科,810000
摘    要:MI(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猝死中占比率较大,由于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误认为是他杀,易引发纠纷,是法医学重点关注课题,在法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MI。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将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关 键 词:早期心肌梗死  法医学研究  病理学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病变  缺血性坏死  分子生物学技术  心肌供血不足  免疫组织化学
收稿时间:2005-08-26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