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体模的颈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斑块高度测量方法比较 |
| |
作者姓名: | 蔡文娟杨鑫徐红卫 < |
| |
作者单位: | 1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60 3 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4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CT室, 郑州 450052 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武汉 430074) 6 上海交通大学Med X学院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 上海 200030) 7 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咸宁 437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3091112049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113B02);湖北公益性科技研究项目(2012DCA06001) |
| |
摘 要: |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利用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横向直接测量、横向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获取斑块的高度,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间接测量方法中,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比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更为准确;而在横向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中,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比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更为准确。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相差的绝对值并不大(对应0.30、0.45、0.60 cm等 3种斑块高度,小于0.02 cm)。总体来说,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测量结果都接近于金标准,但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的精确性优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
|
关 键 词: |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扩张功能 超声体模 软件比较 评估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