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常规培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沈青 沈钰新 林君儒 朱军 徐虹 |
| |
作者单位: | 1.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上海,201102;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内科,陕西,西安,710032;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级本科1班,上海,20002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博士后基金 |
| |
摘 要: | 目的:通过4种常规培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的培养及其细胞表型特征的观察,探讨目前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存在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DMEM(含10%新生牛血清)、DMEM/F12(含5%新生牛血清)、DMEM/F12(含5%胎牛血清)和keratinocyte-SFM(含rEGF和BPE)完全培养液分别进行HKC细胞的体外培养。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或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传6代细胞cytoketatin-18、E-cadherin、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HKC细胞经过DMEM(10%新生牛血清)和DMEM/F12(含5%新生牛血清)完全培养液培养3代后,α-SMA和vimentin分别转为强阳性表达,而cytoketatin-18、E-cadherin则分别转为阴性或弱阳性;keratinocyte-SFM完全培养液则具有逆转HKC细胞的cytoketatin-18、E-cadherin阴性转化作用,与此相反,DMEM/F12(含5%胎牛血清)可使这种cytoketatin-18、E-cadherin阳性的HKC细胞发生cytoketatin-18阴性转化。结论:不论是含血清还是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均具有体外研究的局限性。
|
关 键 词: | 培养基 细胞表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 |
收稿时间: | 2008-08-19 |
修稿时间: | 2009-02-1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