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以阴阳邪正四分法理解“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争
引用本文:曹昺焱,朱世鹏,刘通,陈卓.论以阴阳邪正四分法理解“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争[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8):1615-1616.
作者姓名:曹昺焱  朱世鹏  刘通  陈卓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广州,510095
摘    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种观点分别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和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后世医家亦各执一理,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文章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两医家对阴阳的含义指代不清,笼统地将生理的阴阳和病理的阴阳统称为阴阳,以致有阳气有余和不足的歧义。文章将阴阳细分为具有促进生理功能的正阴、正阳和导致病理变化的邪阴、邪阳,以此四分法调解"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长不足"之争,为这一理论争鸣提供新的视角。

关 键 词:阴阳  邪正  阳常有余  阳非有余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