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腺样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应霞 潘国庆 雷梓 张凤仙 赵晓玮 张旋 |
| |
作者单位: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 |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AOT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岁。发生于上颌骨5例,下颌骨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牙齿松动。主要病理特点为有较厚的纤维包膜;牙源性上皮呈结节状、巢状、腺样、条索状、玫瑰花瓣样,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分隔;上皮细胞核呈远离管腔的极像排列;腔内有红染无定形物质;可见层状结构及不同程度钙化区。免疫表型:上皮性成分中广谱CK、EMA、p63和p40均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阳性。碱性刚果红、PAS、Alcian蓝染色腔内物质阳性。结论 AO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上颌骨多见。临床通常无症状,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肿瘤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组成。该瘤复发罕见,因为有较厚的包膜,易手术切除,局部切除可治愈。
|
关 键 词: | 牙源性腺样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