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患者的特征 |
| |
作者姓名: | 郑鑫 邓跃毅 李芳 严梦婷 归楚滢 林钐 |
| |
作者单位: | 1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上海,200320;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第二批科研专项(JDZX201509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7401934500)——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的临床观察及代谢组学研究 |
| |
摘 要: | 目的: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4期湿浊证患者尿液及血清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CKD 3~4期湿浊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代谢PCA得分值的空间分布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尿液、血清代谢产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置换检验结果提示:R2Y=0.67>0,Q2Y=0.43>0。17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标准品鉴定出5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熊果苷、水杨苷、4氧代脯氨酸、胍基乙酸及肌酸,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糖酵解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血清OPLS-DA置换检验结果提示:R2Y=0.70>0,Q2Y=0.50>0。16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标准品鉴定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丙酮酸、琥珀酸半醛、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和α珀酮戊二酸,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好地提升CKD 3~4期湿浊证的诊断精确度,是CKD 3~4期湿浊证的良好诊断手段。
|
关 键 词: | 非靶标 代谢组学 慢性肾脏病3~4期 湿浊证 |
收稿时间: | 2021-03-10 |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中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中医药》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