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对妊娠期和产褥早期女性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
引用本文:龚燕,陆勤,奚杰,林艳莲.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对妊娠期和产褥早期女性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6):1224-1227.
作者姓名:龚燕  陆勤  奚杰  林艳莲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摘    要:目的探讨外周血D-二聚体(D-D)对妊娠期和产褥早期女性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并分析两个时期外周血D-D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的健康单胎孕妇4 000例,产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或肠系膜静脉血栓栓塞产妇2例。将正常孕产妇根据孕周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2~28周)、晚孕组(>28周)、产褥期A组(≤24 h)、产褥期B组(25~48 h),每组各800例,检测各组血浆D-D、D-D 95%CI的水平。结果外周血D-D与孕程相关:中孕组、晚孕组和产褥期各组女性外周血D-D水平均高于早孕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褥期B组D-D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晚孕组及产褥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D-D与分娩方式相关:产褥期A组和B组中阴道分娩者外周血D-D水平低于剖宫产分娩者,产褥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D-D水平与血栓栓塞疾病相关:栓塞组的外周血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产褥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D-D水平不具有稳定性,临床上不宜作为筛查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指标。

关 键 词:D-二聚体  妊娠期  产褥早期  血管栓塞  特征分析

Effects of D-dimer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on thrombosis diseases in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early puerperium
Abstract:
Keywords:D-dimer  Gestation period  Early puerperium  Vascular thrombosi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