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持续应力刺激已经证明可以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实验尝试在肩袖损伤修复的全过程中进一步量化应力刺激的强度,寻求到达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大强度实验组、小强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隧道法),建立兔冈上肌腱损伤模型。术后石膏绷带制动1周后,采用关节持续被动器(CPM)进行功能锻炼,大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60°~60°,小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15°~15°,术后第2周,隔天训练,10min/次;第3周开始每天训练,10min/次;第4周15min/次。对照组自由活动。于术后2,3,4,周每组各取4只动物取材,分别比较冈上肌腱-骨界面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间观察,小强度训练组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明显强对照组和大强度训练组(P0.05),大强度训练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最弱,各组断裂点均在肌腱缝合处。结构表明,小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效果较佳,而大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起损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