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牛津分类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分级在评价儿童紫癜性肾炎预后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李雪倩,刘小荣,姚兴凤,张楠,樊剑锋,陈植,孙嫱,周楠,孟群,凌晨,蒋也平,雷蕾,唐蒙蒙,张贺佳,李叶桐.牛津分类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分级在评价儿童紫癜性肾炎预后中的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1):26-33.
作者姓名:李雪倩  刘小荣  姚兴凤  张楠  樊剑锋  陈植  孙嫱  周楠  孟群  凌晨  蒋也平  雷蕾  唐蒙蒙  张贺佳  李叶桐
作者单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病科儿童慢性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D181100000118006);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61100000516106)。
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病理牛津分类(MESTC评分)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分级在评价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表现、短期预后和临床转归中的价值。方法病例来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儿童医院肾病科住院、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肾活检)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按照牛津分类与ISKDC分级对入选者肾活检标本进行病理评分。按照首发症状是否合并肾脏表现及MESTC评分、ISKDC分级分组,比较各组间患儿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用非参数相关分析评估MESTC评分与ISKDC分级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儿蛋白尿缓解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程法分析患儿蛋白尿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男37例(47.4%),年龄(10.4±2.9)岁。依据MESTC评分与ISKDC分级分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增生(E1,P=0.008)、节段硬化(S1,P=0.015)及ISKDCⅢ级(P=0.041)组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比例较E0、S0和ISKDCⅡ级组高;E1(P=0.015)、新月体形成(C1&C2,P=0.025)以及ISKDCⅢ级(P=0.017)组接受激素冲击治疗患儿比例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2组患儿较C0&C1组更难达到蛋白尿缓解(P=0.026)。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牛津分类评分为C2(HR=0.143,95%CI 0.020~1.046,P=0.055)可能是紫癜性肾炎患儿蛋白尿缓解的危险因素,P值为临界值。结论ISKDCⅢ级以及牛津分类中的E1、S1型紫癜性肾炎患儿更易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牛津分类中C2可能是患者短期蛋白尿缓解的危险因素。

关 键 词:紫癜  过敏性  肾小球肾炎  活组织检查  牛津分类  ISKDC分级  预后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肾脏病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肾脏病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